1)第153章 梅可甲的银子_朕乃一代圣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3章梅可甲的银子

  梅可甲睁开眼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在海上,过了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已经回到了杭州,回想起来,走的时候万木逢春,此时已经满目枯景了,路上一地的落叶,这让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大概海上的景象实在是太单调了。

  “老爷,我们去哪里?”

  府里的下人小心伺候,梅可甲平时话很少,也不苟言笑,其实他自己压力很大,所以实在是开心不起来。

  “去找,浙江镇守太监魏彬。”

  梅可甲奉东宫密旨在东南沿海一带行商,这个地方商业发达,丝绸、茶叶贸易很兴盛,因为有官府背景,梅可甲成立梅记后,并不缺货源,一方面他有张永,另一方面他是正儿八经的拿银子购买。所以倒也还好。

  无非就是拿货之后,其他的一些商人没了货源,大抵是要开罪他梅可甲。不过‘公公’这个背景让人忌惮很深。

  人们当然不会想到,他是皇上或太子的人,只会觉得是某个公公在支使着这些商人。

  其实终明一代,许多文臣偏向于禁海,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宦官贪财,所以眼见海贸有利可图,大多会插手进来。

  市舶司的太监、苏州的织造太监,这些都是很肥的主。

  文人要把大船毁掉,目的就是要掐断宦官的财源,所以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政斗。

  海上贸易在这个年代确实很赚钱,只要有本钱,买几艘船,载点货,不要死在海上,基本上就可以把货物卖出去,因为明朝的茶叶、丝绸非常受欢迎。

  对于那些西方航海家也是一样,只要过来,带上东西,回去再载一船货,那就是大卖。

  一般来说,十倍以上的利润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才有很多亡命之徒趋之若鹜。

  明朝在此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白银危机,但在日本等地,白银还是有些泛滥的,银价也一直起不来。

  后来,也正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白银流入,给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创造了条件,至明末时,大明的银价都开始跌了。

  梅可甲初次出海,手笔不是很大,只备了十多万两的货物,但获利令他惊讶,

  出去走上这么一回他才知道,为何太子殿下要提前好几年谋划,

  如此巨大的利润,必定供养了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商人,氏族商人再供养子弟读书科举,想来在朝廷里也是有力量的。

  就像唐伯虎的那个朋友徐经,

  就是富家商户出身,唐伯虎被打了一顿,没能科举,徐经胳膊可没断,就是没考上罢了,下一次说不得还得努力。

  而之所以今天要去镇守太监的府上,

  乃是因为这是个新任的镇守太监,出自东宫。

  魏彬,后来的八虎之一。

  朱厚照专门把这个人放在这里,就是为了梅可甲。

  在梅可甲看来,既然是新上任,他又是东宫的人,怎样也要去拜个码头。

  请收藏:https://m.602c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