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 开熙九年(特鸣谢书友三六九白 的月_大周帝国:开局诛杀赵匡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七十余万人,“十五人中,一人经商”。

  朕有鉴于此,希望能寻找到良策,切实防止土地兼并及贫富分化太烈。

  “陛下所言极是。

  至开熙六年五月时,龙骧军、龙骧卫两军轮调完成。

  柴宗训灵光一闪间,想到了前世时空的“银行”来。虽然前世银行“贷富不贷贫”,借款条件极为苛刻,隐藏利息也高,然而银行作为一种制度,在现在这个时代,便如自己所创制的神臂弓一般,跨时代的领先。

  李涛沉吟半晌,道:

  国库税入也在去年开熙八年,突破了一亿两,目下国库累积盈余五千二百万两。

  如今我大周百姓因前些年人少地多,所垦荒田皆为己田,加上朕大兴水利,因而百姓皆温饱有余。

  臣以为百姓若非遇到大的难处,断不会卖出家族赖以为生的田地。

  柴宗训点了点头,想到两汉及前世时空的大明,因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太烈而亡,道:

  柴宗训在皇极殿看罢宰相李涛和次相王著呈交的半年来国库收入卷册后,心中满意。

  李涛和王著二人思考了良久。

  王著缓缓道:

  “陛下,臣喜好饮酒,酒瘾犯起来时,那可真是难以自制。

  昔王莽行公田制,触动各地地主及依附于他们的雇农利益,以致天下大乱。”

  然而未来仍恐会出现土地长期买卖下来的贫富两极分化情况出现。

  开熙九年(968年)七月四日未时,大周皇帝柴宗训年已十六岁,身高已近六尺(唐代及五代十国,一尺的长度为30.3厘米),长年习武下来,体格雄健。

  柴宗训迟疑道:

  两汉因豪门贵族侵占大量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贫无立锥之地,两汉乃亡。

  而民间放贷自商周时即有,到唐朝、五代时,放贷者一般都是大富大贵之人,他们一般要么是朝廷权贵,要么就是商人地主,有时候也会形成身份上的交叉,借贷的人也只能是普通的百姓,面对突发事件,在无奈之下也只能借贷救急。

  朝廷的三省六部都设有“捉钱令史”,每个衙门9人,“捉钱”之名倒也贴切,负责捉钱嘛。

  李涛道:

  “启禀陛下,以臣观之,目下我大周除蜀地及边境州府,尚有不少可开垦田亩的余量外,中原各州的荒田基本已尽开垦。

  衙门拨给每位“捉钱令史”40-50贯铜钱,每月上缴4200文利息,相当于每月10%左右的利息,一年即可本钱翻倍。

  而大周全国的户籍人口,加上蜀地四十八州,也已增长至二千六百余万人。

  二位爱卿乃朕大周社稷之臣,对于此事,可有何良策?”

  唐朝时,自一开始建立就设置了一项制度叫公廨钱,意思就是“官署的钱”,由官府出本钱,向民间放贷。

  若是朝廷能在百姓急需钱财时,施以援手,而利息又适中,让百姓可以承担得起,借朝廷之钱以渡过难关,则可大为减少百姓卖出田地的可能。”

  “捉钱令史”一般由商人担任,如果能够胜任便可成为正式的朝廷命官,免除赋税和徭役。因此,商人对“捉钱令史”一职非常积极。

  堪称朝廷公然向民间放高利贷。

  请收藏:https://m.602c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