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朝的鸡蛋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大量人口的汇集,加上乌梁尔海的粮食种植的提升,连续几年的丰收,就顺应着畜牧业的随之爆发,首先是牛羊圈养的数目增长,而圈养业就是从平安府的农庄传播开来的,原因是成化年间西北的畜牧大多都是放养的,从来不考虑采用圈养,因为圈养需要更多的劳力去收集牧草,而随着农业种植的爆发,大量的红薯藤蔓,玉米、高粱秸秆及小米水稻的草料正好弥补了牛、羊、猪等牲畜的需求,在家养方面,就数鸡、鸭、鹅最为普遍,平安府农庄及养殖场大量养殖了这些家畜,特别是鸡、鸭的密集养殖产生了在明朝最为精贵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禽蛋,在明朝成化年间为例,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的话,一斤鸡蛋的价值大概能换50斤大米。

  鸡蛋大概8个一斤,以每人每天吃一斤大米来计算,一个鸡蛋的价值大概能值普通人一周的大米钱,可见多么珍贵。说到养鸡场,一般人都会想到一个很小房间里,一排排集中起来养很多鸡,其实这是现代先进技术,而在古代所有鸡都是散养的,产量很有限,现代人吃小麦都喜欢去壳,而那些去掉的壳则是畜牧业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非常廉价。古代并没有这种先进的脱壳设备,都是连壳一起磨碎了吃的,也就现在所说的全麦。所以鸡吃的也都是普通人一样的粮食,在古代一般人家里连人都吃不饱,哪里有闲粮喂鸡?

  所以养鸡的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而且没有使用激素催生鸡蛋的鸡,产量也很低,鸡蛋是非常贵。所以平安府的养殖场也没有这种现代激素催生技术,养殖也是以放养为主,只不过把一定只数的鸡围一块地,圈养起来,定时投入草料食物,鸡、鸭的饲料来源大量的草料及养殖鱼的各种鱼虾,产蛋虽然不高,可顶不住数量庞大,除了能获得肉食外就是鸡蛋了,鸭子也是一样,这些大量的蛋类为了储存不坏,除了鲜蛋外就大量地做成了咸蛋、皮蛋、酒槽蛋、茶叶蛋等。

  古代鸡蛋昂贵是有原因的,章子俊曾看到过《清史》中的记载,光绪皇帝特别喜欢吃鸡蛋,他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吃两个鸡蛋,一共是四个鸡蛋。有一次光绪帝在吃鸡蛋的时候就询问他的老师翁同龢,“鸡蛋如此昂贵的食物,老师可有吃过。“翁同龢是个明白人,转念一想就答道,”我曾经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吃过鸡蛋,但是平时那是万万没有机会吃这等珍贵之物。

  光绪帝的爷爷也就是道光帝对鸡蛋更是视若珍宝,平时连吃都不舍得吃,只在偶尔嘴馋的时候吃上几个。有一个道光帝就问一个大臣曹振镛,”你家每个月吃鸡蛋要花费多少银两?“曹振镛十分机灵,于是撒了一个谎,他答道,“我自幼患上了一种怪病,这

  请收藏:https://m.602c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